纣皇盛世>奇幻>朕才是宋世祖 > 第65章 打着修河的幌子扩军备战
    赵子称原本还以为需要多蛰伏几个月,慢慢花时间搞钱、赢得本地富户的信任,让他们甘愿摊派钱粮支持自己的事业。

    但是慕容家当机立断的钱粮支持,让赵子称很快跳过了最初第一步的原始积累,从种子轮直接跳到了天使轮,进度也大大加快。

    既然都打算绑定合作了,赵子称也不会客气,所以跟段语嫣谈完之后,次日他就先支取了两万贯,然后捏造了一个名目,准备搞事。

    李知县不是把本县的徭役和营建工作权限都交给他分管了么,赵子称仅仅花了一天时间、骑马走遍本县各乡镇,然后“拍脑门”决定了今年冬天本县徭役应该搞的工程——修圩田。

    当然,不是真的全力大规模修圩田。这只是一个调集人马、支用钱粮的借口罢了。

    在苏湖之地,能够年年做的政府工程,也就那么几桩,要么整治运河,要么扩大圩田,要么就是蓄水筑坝。江南作为鱼米之乡,河网纵横,又濒临太湖,灌溉资源是绝对不缺的。

    哪怕是旱灾之年,只要各处湖塘疏浚得好,圩田水坝状态保持的好,苏湖之地就不会歉收。倒是水灾的危害更大一些,而台风则是完全防不住的。

    赵子称不想用修运河为借口,那事儿太大,不是一个县能统筹的,需要跟知州赵霖、通判魏宪打交道,也容易被朱勔插手。修圩田就方便一点,本县内部就能搞定,外人根本插不进手来。

    选定目标之后,又过了一天,赵子称就草草拟定了一个规划,无非是修筑的范围、用工的人数、劳力的来源、工具和物资的筹措等等。

    一天时间做出来的计划,其粗糙程度也可想而知了。

    按照他的计划,今年本县的政府工程,都不需要百姓无偿服徭役,只要有一些富户摊派,把这个钱出了,然后官府自然会用这笔钱,去雇佣民间富余劳力干活,或是干脆直接把本县的厢军成建制地雇佣来干活。

    这种做法本身并不稀奇,也不会引人侧目,北宋商业非常发达,富庶地区的百姓交免役钱替代直接服徭役,是非常常见的。尤其王安石变法之后,该出钱的出钱,该出力的出力,分工已经很明确了。

    苏州这种天下最富得流油的地方,本地百姓本来就很少服徭役的,都是交钱为主,让官府拿着钱去雇外地人或者流民。

    而宋朝的厢军,也本来就没什么军事作战任务,和平年代被挪用为“工程兵部队”非常常见。

    甚至别说厢军了,连禁军都有常年不操练,平时被自家的都指挥使、指挥使当成私奴去打工、经商,为将领赚私房钱,而另一边还继续领着朝廷的军粮军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