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句实在话,赵子称刚开始弹劾朱勔、奏请皇帝废除花石纲的时候,他的名声并没有涨多快。
无论是士林中的名声,还是在普通百姓当中的名声。
但是当朱勔出手报复他之后,赵子称的名声简直一夜之间井喷式暴涨。
其实这也很好理解,因为这些年来,或多或少对朱勔有意见、暗中蛐蛐他的人也不少了,但没一个闹大的。
如果不闹大,鬼知道上书者到底有多卖力、还是随便闹着玩的?鬼知道皇帝有没有认真对待这事儿、是不是真的上达天听了?对废除花石纲到底有多大推动效果?
而朱勔的公然报复,简直就成了赵子称的忠义认证,让他的名字在旬日之内响彻大江南北。
说明朱勔这条杀千刀的疯狗真的被打疼了!它急了!
这就好比原本历史上、明末的时候抗清的文武忠臣有很多,并没有哪个特别出名。但乾隆四十二年、某一次搞WZ狱时,乾隆脑子一抽突然下了道旨意:同步查禁《节寰袁公行状》与《岳鄂王精忠祠记》这两篇文献,同时禁止民间祭祀岳飞和袁可立。
然后袁可立的名声就突然大噪,一度盖过了其他明末抗清的忠义名臣。袁可立的后人也逢人就说“我祖宗跟岳武穆一起被禁了”!
袁可立本人其实崇祯初年就病死了,他当年抗的只是后金,其成绩也不怎么大。但在乾隆的禁令出来之后,这一切都不重要了,当时民间反清复明的势力,都不约而同将其上升到了图腾的级别。
而赵子称今时今日的状态,也是遵循了同样的传播学原理。
他已经自然而然成了倒朱勔、反花石纲的图腾,他本人到底做了多大贡献,至此已经不重要了。
如果按正常官场渠道,赵子称就算做到知州,也决不能有今日的知名度涨幅。甚至做到一路的安抚使,都没有那么好的效果。
不相信的看官,可以扪心自问一下:后世的大学生,有几个知道自己本市的市长叫什么名字的?又有谁知道省里的领导叫什么名字的?做官做得再大,单论知名度,也是不如成为一次精神图腾的加成来得大的。
而赵子称作为宗室,他未来要走的赛道本就跟其他官僚体系内的人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