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键福建多山道路不便,往返一趟,还要印刷、备货,加起来起码个把月,重新起运的时间又要耽误。我原本打算半个月后就重新起运这批花石纲,不能让陛下久等。”
朱勔捞回那座假山后,本想尽快再次起运。但他检查时又发现假山在沉船的过程中、有些磕碰损坏,怕皇帝看到后不喜。
于是就只能让应奉局的工匠把断面做旧,这样到时候就可以告诉皇帝“此石本来就这个造型”。
原本工匠评估之后,做旧大约需要半个月。而等黄裳再印一批书来,就得额外再多等半个月。
朱勔不想多等这些时日,怕皇帝等久了会查问。
但赵子称把刚才和杨志分析过的那些话跟他说了一遍,强调贼人可能不需要全部的经书、只需要其中一部分,剩下的经书可能已经被破坏了,所以还不如早点找黄裳再要一些保险。
至于查拜火贼徒的事儿,可以并行推进。好饭不怕晚,大不了最后把除贼的事情,和押运花石纲、道藏的事情,一起上报。皇帝如果知道应奉局趁着押运的同时,搂草打兔子解决了一些贼徒,应该也会宽慰的。
朱勔听了之后,觉得确实有道理,全盘接受了赵子称的意见。
“没想到你不但心思敏捷、见微知著,难得还有这样的大局观。一切就依你之言好了,查案需要任何配合,你也尽管调遣他们便是。如果需要抓拜火贼徒,应奉局的差役不够,就调厢军,董超的兵你也可以调遣。”
朱勔既然同意了赵子称并案处理,自然也要给他更大的权限,这没什么好说的。
……
赵子称得到了更大的权限后,也很快绕过姑苏县和苏州知州,只靠应奉局和杨志、厢军的人,查访起来。
他办事非常雷厉风行,仅仅一个下午,就做了不少处置。
他先从应奉局找了一堆专业技术人员、小吏,梳理了一下情况,调整努力方向。
姑苏城内的大书商,首先被大致摸底了一下,都说近日没有发现可疑的大笔书籍买卖。